50年,贵州一位瓦工写信给上将杨勇:我没牺牲,请求安排个工作
想要一个安稳的工作,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你得有本事、有贡献,还得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这样才能捧上这个长久的饭碗。 到了1950年代,有个泥瓦匠自称在娄山关战役中打过仗,竟想着靠和咱们开国上将的关系,给自己换个好工作。这难道就是靠关系得官、内定职位吗?难道国家刚建立,就有人开始靠亲戚关系找铁饭碗,不劳而获了?还是说这里面有啥说不出的原因?这个泥瓦匠到底是啥来头呢? 【二度赤水】 中国红军刚开始的日子过得特别苦,他们想去北方抗日,可国民党蒋介石一直追着打,加上自己队伍里又有些太冒进的做法,结果...
想要一个安稳的工作,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你得有本事、有贡献,还得一心一意为大家服务,这样才能捧上这个长久的饭碗。
到了1950年代,有个泥瓦匠自称在娄山关战役中打过仗,竟想着靠和咱们开国上将的关系,给自己换个好工作。这难道就是靠关系得官、内定职位吗?难道国家刚建立,就有人开始靠亲戚关系找铁饭碗,不劳而获了?还是说这里面有啥说不出的原因?这个泥瓦匠到底是啥来头呢?
【二度赤水】
中国红军刚开始的日子过得特别苦,他们想去北方抗日,可国民党蒋介石一直追着打,加上自己队伍里又有些太冒进的做法,结果第五次反围剿没成功。到了1934年12月到1935年1月那会儿,大家在遵义的老城开了个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商量了好多天,最后做了个大决定。
现在红军人数大大减少,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原先定好的行动路线,这事关红军能不能活下去。所以,刘伯承和聂荣臻都提议,别再想着在黔北建根据地了,咱们应该往北渡过长江去四川,那儿人多粮食也多,适合在成都的西南或西北建立新的根据地。
经过商量后,考虑到我们党的人对国民党川军团挺了解,所以打算先从桐梓走到赤水。关于过长江的部分,也是商量好的,因为长江有的地方水流很急,有的地方就很平稳,泸州到宜宾那段就比较平稳。
因此,那时候中央红军马上听从了中央的指示,按照军委当时的安排,在二月份就开始从太平渡、二郎滩这些渡口往东过赤水河,这是他们第二次横跨赤水河了,大军迅速向桐梓地区进发。
同时,红五军团的一个团朝温水方向前进,目的是为了让敌人搞不清我军的主力到底在哪,往哪儿打。到了2月24号,红一军团的第一团攻下了桐梓县城,中央红军掉头回到黔北,把各路军阀的计划全给搅乱了。
那时候,国民党军队一看这架势,也慌忙调动更多兵力来增援。反正就是,不光是王家烈,还有吴奇伟这些军阀头头,都火急火燎地调集大军,浩浩荡荡地往遵义、娄山关和桐梓赶,打算在那里把红军一网打尽,不让红军在娄山关或者遵义站稳脚跟。看到这种情况,中央军委马上下令,说啥也得赶紧拿下娄山关。
【娄山关】
娄山关是四川和贵州之间的一个重要关口,因为地形易守难攻,所以历来都是打仗时大家抢着要的地方。那时候,黔军在这儿有些兵力,还建了些防御设施,因此要想攻下来可不简单。到了25号,中央军委让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在桐梓的西北边集合主要力量,往南攻打娄山关,阻挡国民党的川军。
到了这个关头,红三军团第十三团不得不马上行动,他们从北边往南冲,对着娄山关的黔军发起了猛攻,结果当天晚上就拿下了娄山关,抢占了最高的地方。
敌人想抢回丢掉的地盘,又调了六个团的士兵来反攻,但都被我们红军打了回去。之后,红一、三军团在彭德怀和杨尚昆的指挥下,一部分人在前面吸引敌人,主力部队则从后面绕过去包围他们,最后歼灭了敌人大部分力量。
剩下的敌人就像一群小孩子闹别扭,只要领头的被制服,其他人就都吓得四散逃跑了。
娄山关大战赢了之后,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继续往前追,一路追到遵义城门口。黔军的剩下的人躲进遵义城里不出来,但红一和红三军团不怕累,鼓足劲儿攻打城池。经过一个小时的拼命战斗,他们拿下了遵义的新城区,吓得王家烈赶紧带着剩下的人往南跑了。
【泥瓦匠】
遵义战役是在敌人四面围攻,拼命追赶我们中央红军的危急时刻开始的。红军再次渡过赤水河后,四周全是国民党军队,能活动的范围已经非常小了。而且那时候,红军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真的是陷入了绝境。
不过,红军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拿下了娄山关,还攻占了遵义城,打败了黔军的八个团,打死了2400多名敌人,抓了3000多人俘虏,并且得到了好多枪支弹药,这是红军长征以来赢得的最大胜利。
攻打娄山关时,主力部队是红三军团。在这个军团里,第四师十团的政委杨勇同志和十二团的作战参谋孔宪权都参与了这场战斗。红军战士们打得非常勇猛,但战斗也很惨烈,牺牲了不少人。特别是红12团的政委钟赤兵,他的右腿不幸被子弹打穿。可惜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他的右腿没能保住,只能被锯掉了。
孔宪权也是第十二团的作战参谋,那时候他受了很重的伤,腿被打中了。后来,他被人抬离了战场,送到了遵义县城的天主教堂临时救治点,在那里接受了手术。但因为伤势太厉害,伤口也总是好不了,红军最后只能把他安顿在当地一个地主家里养病。
一年后,孔宪权的伤是好了,可他的腿却落下了毛病,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走路。那时候是一九三几年,没有电话手机这些通讯工具,他手里也没有电台,加上他腿瘸,也走不了多远。为了糊口,他只能挑起担子去卖东西,或者去做泥瓦匠的活儿。
杨勇迅速回了信,两人就这样搭上了线。后来经过联系确认身份,孔宪权确实是位作战参谋,他为我国的革命立下了大功。尽管他脚受了伤,但我们也得为他今后的生活好好安排下。
【结语】
1952年的时候,孔宪权成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筹备委员会里的秘书,他帮忙准备了建纪念馆的各项工作。
遵义会议纪念馆是中国最早建的21个革命纪念地方中的一个,孔宪权凭着自己的真实经历,又到处走访了好多人和事,把纪念馆和它周围的地方都好好整修和打扫了一番,还找来了不少文物和资料,让纪念馆里展出的东西更加多样。
1955年2月,孔宪权成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的第一位馆长。后来,小平同志来纪念馆参观时,对孔宪权说,你当这个馆长最合适了。
【参考资料:】
太祖父传下来的那盏老式马灯;你靠边站,我来上:“英雄排雷兵”杜富国的真实故事;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张首伟和欧阳治民。
娄山关,那险峻的道路真似铁铸成;自驾体验长征之路;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刘卫和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