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负债” 时代来临,28 岁贷款要还到 68 岁,你敢贷吗?

2025 年以来,全国有近十个省份陆续出台政策,将住房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调整至男性 68 岁、女性 63 岁。这一政策调整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背后涉及到诸多实际问题,值得我们细细梳理。 先看各地政策的推进情况,差异不小。2025 年 7 月 31 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新闻通气会上,副厅长麻鹏飞宣布了将贷款年龄上限延长的计划,但截至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实施文件出台。而哈尔滨的动作则迅速很多,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就把贷款年龄上限从原来的男 65 岁、女 60 岁,直接调整...

2025 年以来,全国有近十个省份陆续出台政策,将住房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调整至男性 68 岁、女性 63 岁。这一政策调整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背后涉及到诸多实际问题,值得我们细细梳理。

先看各地政策的推进情况,差异不小。2025 年 7 月 31 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新闻通气会上,副厅长麻鹏飞宣布了将贷款年龄上限延长的计划,但截至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实施文件出台。而哈尔滨的动作则迅速很多,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就把贷款年龄上限从原来的男 65 岁、女 60 岁,直接调整到了男 68 岁、女 63 岁。政策实施半年后,当地公积金贷款申请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2%,不过逾期还款率也上升了 1.2 个百分点。有银行信贷经理反映,有些老人把养老钱都拿来付首付了,月供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重新找工作挣钱。

北京的政策在具体执行上有自己的特点。虽然说贷款期限可以到 68 岁,但计算方式有特别规定。按照夫妻双方取较长贷款期限来算,这看起来挺人性化,可实际中却让一些 “老夫少妻” 家庭遇到了麻烦。45 岁的李女士和 58 岁的张先生结婚后,本想用丈夫的公积金贷款买房,一算下来却只能按丈夫的年龄申请到 10 年的还款期,李女士说每月的还款额比丈夫的退休金还高。

各地政策在年龄标准上的 “一刀切” 也让人有些费解。像人均预期寿命 78.3 岁的广东江门,和 69.6 岁的黑龙江哈尔滨,都采用了 “男 68 岁、女 63 岁” 这个相同的标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认为,这种忽视地区寿命差异的政策,其实是用形式上的公平掩盖了实质的不公平,和国家卫健委一直强调的 “区域差异化养老政策” 并不相符。

政策调整也给各地的公积金资金池带来了压力。西安推行新政后,当地公积金个贷率从 85% 上升到了 92%,已经很接近 85% 的警戒线。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城市为了保证公积金的流动性,不得不悄悄提高了二套房的贷款利率,形成了表面上放宽、暗地里收紧的情况,这让政策原本的善意打了折扣。

公积金的缴存规则比较复杂,也影响着政策效果的发挥。按照规定,公积金缴存基数是以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来计算的,但像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公积金缴存上限比社保高 15%-20%。这种制度上的差异,使得收入高的群体能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红利。比如月收入 3 万的企业高管,能按 12% 的比例缴存公积金,而月薪 5 千的清洁工,往往只能按 5% 的比例缴纳,这种情况让大家对公积金政策的普惠性有了不少争议。

延迟退休和贷款期限的衔接问题也很棘手。昆明明确规定贷款期限不能超过 “法定退休后 5 年”,可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还是男 60 岁、女 55 岁,这就意味着政策允许的贷款年龄其实远远超过了现在的退休标准。这就让人担心,将来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实施后,现在的贷款承诺能不能兑现。

青岛推行新政 3 个月后,有数据显示,60 岁以上的贷款申请人中,38% 是为子女购房办理 “接力贷”,27% 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养老住房条件,还有 35% 是因为高房价,不得不 “老房换新房”。年轻人觉得父母能帮忙分担挺好,可老人们却担心自己的养老钱变成了房款,以后的生活没保障。

缴存基数的计算方式也存在争议。现在还在沿用国家统计局 1990 年关于工资总额的规定,把奖金、补贴等都算进去。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可对灵活就业者来说就不太公平。外卖骑手陈师傅每月收入 8 千,其中 3 千是平台补贴,这部分收入却不计入缴存基数,他说自己缴的公积金还不到坐办公室职员的一半。要知道,现在灵活就业人口已经突破 2 亿了,这样的计算方式显然不太适应现状。

政策调整的节奏也让一些人有疑问。从哈尔滨 1 月实施新政到山东 7 月计划出台,短短半年时间里,各地政策密集推出,却缺少配套的风险评估机制。银保监会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60 岁以上借款人的不良贷款率是 30-40 岁群体的 3.8 倍,这样的风险情况让政策的可持续性受到了考验。

在这次政策调整中,55 岁的中学教师刘女士成了 “夹心层”。她既赶不上老政策的宽松期限,又不符合新政策的年龄条件,处于 “两头不靠” 的境地,这也反映出政策在过渡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还有缴存比例 “自主选择” 这一点,实际情况和规定也有差距。规定里说单位和个人可以在 5%-12% 之间选择缴存比例,但某央企的人力资源总监透露,90% 的单位都按最低的 5% 缴纳,员工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形式上的选择权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公平。

政策解读的不统一也让民众犯难。郑州从 4 月就开始征求意见,到现在还没有下文,而江门却已经明确政策实施到 2030 年。这种地区间的差异,让那些跨省工作的人很头疼。有人说自己在广州缴存公积金,想在武汉买房,两地政策对不上,跑了五趟公积金中心都没办下来手续。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政策调整正在改变一些家庭的资产配置。北京某中介的数据显示,新政实施后,“老年购房者” 的占比从 5% 上升到了 12%,其中 62% 的人把养老储蓄拿出来付了首付。这种 “住房挤压养老” 的情况,和国家鼓励增加养老储备的方向并不一致。

当 68 岁的贷款期限遇上最长 30 年的贷款年限,意味着 28 岁买房的年轻人,可能要还到 68 岁才能还清贷款。这样的 “终身负债” 趋势,让 “老有所养” 的目标面临挑战。毕竟,公积金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大家的住房困难,而不是给养老增添风险。

总的来说,公积金贷款年龄上限的调整,涉及到住房保障、养老规划和社会公平等多个方面。如何在政策善意和实际效果之间找到平衡,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民生聚光灯#

88彩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88彩

电话:

邮箱:

QQ:

88彩

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