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少奇同志主动辞让军衔:若他参加授衔,将在元帅中排第几?
各位读者好,欢迎来到史源历史专栏第3234期。1955年全军授衔时,全国人大曾提议授予毛主席大元帅军衔,甚至连主席的大元帅礼服都已制作完成,这套礼服的肩章设计与普通元帅服有明显区别。但毛主席认为,身着元帅服到群众中开展讲话等活动会显得拘束,于是坚决推辞了这一军衔。少奇同志同样展现出高尚的情操,他提出自己不在军队任职,不参与评衔更为合适。这里有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倘若少奇同志按原计划被评为共和国元帅,他的排名会是怎样的?其实,这需要从两种情形来分析。 建国之后,军事任务的紧迫性相较于社会经济建设有...
各位读者好,欢迎来到史源历史专栏第3234期。1955年全军授衔时,全国人大曾提议授予毛主席大元帅军衔,甚至连主席的大元帅礼服都已制作完成,这套礼服的肩章设计与普通元帅服有明显区别。但毛主席认为,身着元帅服到群众中开展讲话等活动会显得拘束,于是坚决推辞了这一军衔。少奇同志同样展现出高尚的情操,他提出自己不在军队任职,不参与评衔更为合适。这里有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倘若少奇同志按原计划被评为共和国元帅,他的排名会是怎样的?其实,这需要从两种情形来分析。
建国之后,军事任务的紧迫性相较于社会经济建设有所下降,中央领导层的排名也随之出现新变化,少奇同志的排名超过了朱老总,在毛主席之后位列第二。不过单看1955年军队授衔这件事,朱老总长期主导军队事务,少奇同志在军内的资历明显比不上他,评衔时朱老总自然更有资格排在前面。
有人可能会问,现实中位列十大元帅第二位的彭老总,会不会因为少奇同志参与评选,就导致排名下降?这其实大概率会发生。彭老总是共和国响当当的战神级人物,更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民族英雄。但授衔考量可不单单看军功和战绩,单论战功,少奇同志确实不如彭老总突出。授衔工作得综合人民军队建军和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彭老总在十大元帅里是入党时间最晚的,而且他并非中央书记处书记。虽说长期担任人民军队的副总司令,但从个人地位和影响力来讲,彭老总相较少奇同志稍显逊色。这里面有个关键背景得拎清楚,党指挥枪是根本原则,两人党内职务存在差距,这一点可能被部分读者忽略,所以少奇同志会排在元帅第二位。
在1955年9月授衔这件事上,还有些情况得结合实际来说。当年主动辞让元帅军衔的,可不只少奇同志一人。周总理和小平同志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他们紧跟毛主席提出的建议,放弃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元帅军衔。论起周总理在军队中的资历背景,其实比少奇同志还要更深一些。他同样是当年的五大书记之一,地位和少奇同志不相上下。从五大书记在战争年代的工作分工来看,周总理主要辅助朱老总抓军事工作,要说参与评衔,他的条件其实更具合理性。但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辞让军衔,这其中的考量和抉择,着实值得后人好好琢磨一番。
咱们都知道,周总理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已是多位元帅的教员,长征初期在党内领导核心中的位置甚至高于毛主席,是核心决策层“三人团”成员之一。少奇同志主要分管党务和行政工作,相对而言在军队系统的资历稍浅于朱老总和周总理。要是当年主动辞让军衔的三位关键人物都参与军衔评定,少奇同志大概率会位列朱老总、周总理之后,居于第三。至于朱老总和周总理谁该排第一,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这里就不展开争论了。说白了,这些开国元勋的历史地位和卓越贡献,绝非单纯的军衔体系所能完全体现。无论少奇同志是否参与授衔,他都是当之无愧的一代伟人,这一点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