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篮亚洲杯:中国队14人出征沙特阿拉伯吉达,徐杰入选却被质疑
中国男篮大部队已经飞往沙特阿拉伯吉达,准备参加8月5日开打的亚洲杯小组赛。 这次出征的14人名单一公布,立刻在篮球圈炸开了锅,特别是关于徐杰的入选,球迷们吵得不可开交。 说实话,每次国家队名单公布,总有几个名字会引发争议,但这次徐杰的事儿特别有意思,因为争议点太鲜明了——身高。 这次出征的阵容里,中锋位置有胡金秋和余嘉豪坐镇,这俩大个子基本没啥争议,毕竟中国男篮的内线传统摆在那儿。 前锋线上朱俊龙、赵嘉义、王俊杰、张宁、雷蒙和李祥波六人竞争,后卫线更是热闹,赵睿、胡明轩、廖三宁、程帅鹏、徐杰和...
中国男篮大部队已经飞往沙特阿拉伯吉达,准备参加8月5日开打的亚洲杯小组赛。
这次出征的14人名单一公布,立刻在篮球圈炸开了锅,特别是关于徐杰的入选,球迷们吵得不可开交。
说实话,每次国家队名单公布,总有几个名字会引发争议,但这次徐杰的事儿特别有意思,因为争议点太鲜明了——身高。
这次出征的阵容里,中锋位置有胡金秋和余嘉豪坐镇,这俩大个子基本没啥争议,毕竟中国男篮的内线传统摆在那儿。
前锋线上朱俊龙、赵嘉义、王俊杰、张宁、雷蒙和李祥波六人竞争,后卫线更是热闹,赵睿、胡明轩、廖三宁、程帅鹏、徐杰和高诗岩六人争夺四个位置(最终名单要缩减到12人)。
郭士强指导带队打完和波黑的热身赛后敲定了这份名单,看得出来教练组在人员选择上费了不少心思。
赵睿和胡明轩这两位有过世界杯经验的球员铁定留队,程帅澎作为第一替补也基本稳了,剩下三个位置要在徐杰、高诗岩和廖三宁之间三选二。
这才是真正的难题,因为这仨人的技术特点和数据表现实在太接近了。
说到徐杰,这位广东队的小个子后卫确实是个话题人物。
25岁,179cm,67kg,在CBA打得风生水起,但一到国际赛场,这个身高就成了球迷们最担心的地方。
现在的国际篮球趋势是什么?
看看德国、塞尔维亚这些欧洲强队,人家后卫线清一色195cm以上的壮汉,防守时像堵墙,进攻时还能顶着人投三分。
中国男篮历史上最成功的后卫之一孙悦,身高205cm,拿过NBA和CBA双料冠军。
这对比太鲜明了——高个子后卫在国际赛场上的优势确实明显。
亚洲杯虽然对抗强度不如世界杯,但一旦遇到韩国、菲律宾这些喜欢全场紧逼的球队,小个子后卫很容易被"罩住",连传球都困难。热身赛打委内瑞拉和波黑时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对手一紧逼,我们的后卫连球都发不出来。
但问题来了:既然身高劣势这么明显,为什么郭士强还是把徐杰带上了?这里头肯定有教练组的考虑。首先,徐杰在杜锋手下这两年进步确实大,在CBA已经成了广东队的主力后卫。他的组织能力和三分球虽然不算顶级,但胜在稳定,而且打球特别聪明,懂得扬长避短。
其次,现代篮球虽然强调身高,但也不是完全排斥小个子。NBA的克里斯·保罗、特雷·杨,国际赛场上的坎帕佐,都证明了小个子后卫只要技术够好、脑子够用,照样能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发挥作用。徐杰可能没有这些球星的水平,但他的比赛智慧和对节奏的掌控,确实是中国男篮目前需要的。
再者,亚洲篮球的整体水平和欧洲不一样。我们打亚洲比赛,对手的后卫线身高普遍在185-190cm左右,徐杰179cm虽然吃亏,但还不至于完全没法打。关键看教练怎么用他——如果让他去防对方的高个后卫,那肯定不行;但如果用他的速度和灵活性去打乱战,说不定能成为奇兵。
说实话,球迷们对徐杰的质疑,本质上是对中国男篮现状的焦虑。大家太想看到国家队打出好成绩了,所以对每个细节都特别较真。身高问题之所以被反复提及,是因为这些年我们吃够了身材吃亏的苦头——从后卫到前锋,中国球员在国际赛场上的对抗能力一直是个短板。
有些球迷说:"带徐杰还不如多带个前锋,至少身高不吃亏。"这种想法很实际,但也有些片面。篮球比赛不是简单的身高叠加,阵容搭配需要考虑到战术多样性。如果全队都是高个子,遇到小快灵的球队反而可能被动。郭士强选择带上徐杰,应该是看中了他能给球队带来的变化。
对徐杰本人来说,这次入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他有机会证明小个子后卫也能在国际赛场有所作为;挑战在于,他必须用实际表现回应质疑。亚洲杯的舞台不算大,但关注度足够高,打好了能一战成名,打不好可能以后都难进国家队。
他需要做到几点:一是减少失误,特别是在面对紧逼时不能慌乱;二是提高三分稳定性,小个子后卫必须要有靠谱的远投;三是利用速度优势,多打一些挡拆后的突破分球。如果他能做到这些,就算防守端还是会被针对,至少在进攻端能为球队做出贡献。
徐杰的争议背后,其实反映的是中国男篮长期以来的"尺寸困境"。我们的球员在青少年时期往往因为身高优势被重点培养,导致技术打磨不够;而真正技术好的小个子球员,又因为身材问题很难获得机会。这种选材思路让我们在国际赛场上吃了不少亏——球员身高够但技术糙,遇到欧洲球队完全打不了。
看看日本男篮的崛起,他们不少主力后卫身高都在180cm出头,但凭借出色的投射和传球能力,照样能在国际赛场有所作为。中国篮球是不是也应该给技术型小个子更多机会?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徐杰的入选至少说明教练组愿意尝试不同的可能性。
现在最大的悬念是,14人名单最终要裁掉2人,谁会离开?从位置来看,中锋肯定不动,前锋和后卫可能各裁一人。前锋线上李祥波和雷蒙的位置相对危险;后卫线如果按身高论,徐杰最危险,但如果考虑战术价值,高诗岩和廖三宁也未必保险。
郭士强指导的用人风格一向务实,他可能会根据小组赛对手的特点来做最后决定。如果对手后卫线普遍高大,徐杰留下的可能性就小;如果对手偏重速度,徐杰反而可能成为秘密武器。这种人员调整看似残酷,但也是竞技体育的常态——没有谁的位置是绝对稳固的。
作为球迷,我们当然希望中国男篮能取得好成绩,但也要给教练组和球员一定的信任空间。徐杰的入选有争议很正常,但在比赛没打之前就全盘否定,未免有些武断。篮球是圆的,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说不定这个小个子后卫真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呢?
说到底,国家队的选拔不是选秀,不是挑最受欢迎的球员,而是找最适合战术体系的拼图。徐杰可能不是最强的后卫,但他或许能提供现有阵容缺少的一些元素。至于效果如何,等比赛开打就知道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给这支球队,也给徐杰这样的争议球员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